繁体 简体
微信公众号
郑好办
河南社保
掌上12333
新密市社保中心变“短期治标”为“长效治本”
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为深入推进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全面巩固拓展养老社保领域专项整治成果,新密市社保中心以上级检查反馈问题整改为契机,举一反三、全面梳理各类问题、隐患,多措并举推进整改,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取得明显成效。

推行“帮办”“代办”服务,领取待遇资格认证更通畅

“我年纪大了,视力不好也不懂怎么认证,多亏了你们帮助,让我顺利完成了养老待遇认证!”宋楼村一位老人在进行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时满意地说道。

为有效解决老年人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视力不好、行动不便等原因,导致养老待遇资格认证难的问题。中心依托我市完善的退管服务组织,积极推行多项“暖心”“贴心”服务,为特殊群体提供更加直接便捷的待遇资格认证服务。一是利用社区微信工作群、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养老待遇认证政策,让群众第一时间了解,引导群众自觉、积极做好认证工作。二是开展“敲门行动”,主动上门进行入户排查,了解未认证人员具体情况,并进行社保政策解读,将社保政策精准“配送到家”。三是利用基层工作人员地熟、人熟、情况熟的优势,为辖区内行动不便以及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进行上门代办认证,切实解决了困扰老年人“行动难、操作难、认证难”的问题。

打造“四度”经办队伍,线上线下服务更高效

为持续提升参保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中心着力打造“服务有温度、执行有力度、保障有厚度、经办有速度”的社会保险经办服务队伍,竭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有品质的社保经办服务。为此,中心持续开展“优质服务窗口”创建工作,全面推行服务承诺、首问负责、限时办结及责任追究制。同时,强化咨询引导服务,帮助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解决“数字鸿沟”问题;推行“提前到岗、延时服务、绿色通道”制度,实施便民利民新举措,为老年人提供“一对一”全程“指导办”,协助退休人员网上办理社保业务,切实把群众的“烦心事”变成“省心事”。

截至目前,每天约50余名参保群众享受“班前服务、延时服务、绿色服务”,有效避免了群众“跑路”。为43名职工办理了跨省养老关系转移;线上办理业务达2600余件,占到全部业务量的84.2%,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快跑、让群众少跑不跑”的服务目标,极大改进了群众办事体验。

推进银行网点建设,社保业务办理更便捷

为有效解决窗口办事群众多、等待时间长的问题,进一步便捷参保群众办事,中心依托银行金融网点分布广的特点,在全市6家银行开通13个“社银一体化”受理网点,群众可就近办理社保业务,建成了社保经办“10分钟服务圈”。5月底,中心社保卡管理科工作人员携手融媒中心的工作人员,一同前往政务大厅、御金湾社区,通过视频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介绍社银一体化服务网点,详细解读社保业务“全市通办”“就近快办”“多点可办”政策。6月初,社保卡管理科对银行网点社保卡窗口设备及人员配备情况进行了现场验收,并组织了窗口服务人员业务培训。截至目前,邮储、工行、郑州银行、农商、农业、交行和中行等6家合作银行设施设备配备到位、窗口人员调整到位,具备了社保业务经办能力,同时社保卡制作、社保业务办理等服务已经顺利、高效展开。截至目前,银行合作网点挂失补办2751人,激活社保卡7632人次,重置密码18752人次,注销社保卡307笔,解挂286笔。

下一步,新密市社保中心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市、县关于养老社保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的具体要求上来,以纵深推进“强质增效”行动为抓手,聚焦制度机制执行、基金风险防控、经办管理服务等重点工作,完善工作举措,认真查摆问题,全面整改提升,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制度,进一步堵塞监管漏洞,以专项整治“小切口”推动保障“大民生”。同时,将整治工作与社保基金管理巩固提升行动、党纪学习教育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全力提升社保服务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