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位于河南郑州新郑市的具茨山风景区管委会基层认证工作人员郭晓娜接到求助电话,辖区内的陈英老人常年有病,卧床不起,家人通过手机APP无法完成认证。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工作人员记录下详细的家庭住址,迅速赴老人家中提供上门认证服务,为其拍照,并按规范的流程填写线下认证表,上报当地社保中心,协助老人完成了资格认证。
据了解,这是郑州市开展“四位一体”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模式的一个缩影。该市建立了“以大数据分析比对为主导、递延认证为基础、生物特征识别为辅助、社会化服务兜底”的社保待遇领取资格“无感递延”认证服务体系。对于大数据无法采集到生存信息的领待人员,认证系统会在认证周期结束前 90 天发布预警信息。收到未认证人员名单后,相关乡镇、村组提供点对点的服务,对高龄、鳏寡、重病卧床等特殊群体还提供上门认证服务,确保“应认尽认”,打通了认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郑州市紧盯老百姓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针对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对象范围窄、认证方式和手段单一,养老、工伤等各项社保待遇认证数据不共享,认证服务不便捷、不及时的实际,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以“适老便利暖心”为目标,建成了“无感递延”认证服务体系。2022 年1月投入使用以来,全市每月上百万余名领待人员享受到“免认证”服务,无感认证率将近百分之百。该体系的建立,真正实现了“寓认证于无形”“寓认证于服务”,让老百姓领取养老金享受到“零跑腿、零感知、零打扰”的“免申即享”新体验,既为社保待遇精准发放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也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的社保满意度、幸福感。
以人为本,无感认证免打扰。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建立常态化数据共享获取机制,截至目前已归集疫苗接种、核酸检测、交通违章、殡葬火化、医院死亡、户口迁移注销、医保住院报销、医保人员异地安置、医保慢性病审核、郑好办办件记录、微信、支付宝刷脸记录等12项数据。定期提取全市领取待遇人员(包含领取养老保险待遇、工伤保险待遇、供养亲属人员)的行动轨迹数据,自动判断其领取资格,当事人无感知即可实现资格认证。持续扩大数据覆盖面,无感认证率迅速上升。
优化方式,自助认证零跑腿。开发多种线上自助认证途径,优化人脸识别功能,方便领待人员自助认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印制操作指南、海报 2 万份,制作发布动漫视频短片,引导领待人员特别是异地居住领待人员,通过手机登录“郑好办”APP、微信、支付宝,随时随地实现远程自助认证。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可由家属或工作人员代办帮办。
量身定制,认证周期个性化。针对认证周期不灵活等认证痛点,不再设定统一的认证开始结束时间和认证次数,而是采取认证周期递延的方式。每认证一次,系统就按照最新认证日期递延 365 天,最大化便利服务对象。领待人员可以定制专属自己的认证周期。在认证周期内,大数据平台如能获取到生存信息,就无需主动认证。
适老暖心,上门认证主动办。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工作联动机制、监督检查机制,实现市、区县(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社保待遇资格认证服务网络化。各街道(乡镇)社会化服务工作人员提取出未认证人员名单,及时主动提供点对点服务,扫除无感认证、自助认证的盲点。对高龄或行动不便等特殊人群,社会化服务基层组织还提供上门认证服务,确保“应认尽认”,实现认证工作全覆盖。
协同联动,认证体系更有效。将认证结果嵌入到社保业务经办系统中,实现认证数据与社保待遇暂停发放、恢复、补发等业务同步实施,统筹推进生存状态信息核实、冒领待遇追缴等多项重难点工作。今年以来,运用该认证方式共发现上百条疑似死亡数据,我们第一时间锁定疑点数据、及时进行资格核查,变基金冒领“事后追缴”为“事前监管”,实现社保基金风控关口前移,有效防范了社保基金流失。